rss
    0

    身经百战的足球巨星,为何也无法避免点球失误?_澎湃号·湃客_澎湃新闻-The Paper

    2024.06.23 | admin | 12次围观

    身经百战的足球巨星,为何也无法避免点球失误?_澎湃号·湃客_澎湃新闻-The Paper

    足球史上最揪心的临场失误,是1994 年意大利金童罗伯托·巴乔(Roberto Baggio)罚丢点球。他的救赎,更是个传奇。

    罗伯托·巴乔

    当年,如日中天的巴乔携“世界足球先生”的名头,在世界杯决赛中对阵巴西队。那是场梦幻之役,双方鏖战120分钟后互交白卷,要以互射点球决胜负。巴乔为意大利队压阵,是首轮10人中的最后一人,当时巴西队以3:2领先。在淘汰赛阶段的三场比赛里,意大利队攻入6球,其中5球都是“小辫子”巴乔一人贡献的,还包括一个点球。按理说,最后那个点球交给巴乔是极有把握的。

    马失前蹄

    可是,世界杯史上最落寞的一幕,便发生在这个举手投足都像南欧艺术家的巨星身上。当足球飞越球门的一刹那,他失魂落魄的样子把观众都看痴了。那时的巴乔,就像一个孤独地站在悬崖边的虚弱疲惫的孩子,所有人都只想上前把他拥入怀中,让无声哽咽的他可以吼出嘶哑的悲鸣。

    这一记点球,是世界杯决赛周的所有互射点球中最“离谱”的一脚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在巴乔的职业生涯中,射点球的成功率是傲人的86%,这个成绩在意大利无人能及。

    1994年世界杯 罗伯托·巴乔(左)

    巨星为何会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马失前蹄?我们在锻炼技艺时,应当如何准备才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样的失误?

    运动心理学、认知科学、运动机能学家西恩·贝洛克(SianBeilock)在多年的研究(其中包括其自身的经历和无数的脑扫描及实验)后,总结了巨星失误的原因和应对之道。专业运动员、音乐家、政治家、企业家在面临极大的压力(如决赛、演奏、竞选或营销演说)时,最普遍的失误,便是因过度分析导致分析瘫痪(paralysis by analysis)。

    过度分析弄巧成拙

    巨星当然都是技艺上乘之辈,所以他们的失误,不是疏于练习、没有大赛经验之类的“初级错误”;相反,对已经非常接近成功、久经沙场的过来人而言,临门一脚如有闪失,往往是因为“计算太多(overthink)”。贝洛克研究的案例包括高尔夫运动员、美国职业棒球运动员、美式橄榄球运动员、滑冰运动员和英格兰的点球射手,他们失手的最大原因,是计算了场上的每一个细节,试图以最完美的姿态击倒对手、完成任务,临时把自己已经训练成肌肉记忆的动作刻意拆分了。

    若用本书的语言系统来进行归纳和解释,一套动作由初学到高阶,再到决战前夕,其经历了初学者细致的分步学习,其中以“系统2”为主导,以“系统1”为辅;到了浑然天成的成熟阶段,却是以“系统1”为主导,“系统2”则退居幕后。这时,如果你问球王该怎样才能完成一个高难度的动作,他们往往会说:“我不清楚,我就是做到了(Just do it)!”然而,在决赛时,如果运动员强行重新进行分析计算,那么,大脑的控制权便会从“系统1”转至“系统2”,在这种情况下,一些生硬而不连贯的动作和自我怀疑的心理,以及许多平时不会出现的毛病,便会忽然间纷至沓来,失误随之而来。

    卡塔尔世界杯 阿根廷点球战胜荷兰

    回看巴乔那记点球,虽然我们没有当时的脑扫描记录,但从他职业生涯中的数据可见,巴乔式的点球向来都是低腰死角,少有炮弹飞球。他在自传中却承认,当年他临时改变套路,误以为“头脑清醒……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”,想不到却成为“缠身的噩梦”。令人动容的是,1998 年的世界杯,巴乔再次被召入意大利国家队,不过只能作为亚历桑德罗·德尔·皮耶罗(Alexandro Del Piero)的替补。在首轮意大利队快要被智利队挤出局的赛事中,他被派上阵,当时意大利队以1:2 落后,巴乔以老到的经验诱使对方在禁区内手球犯规,点球竟神奇再现。闻判时,巴乔不禁弯腰低头、双手撑在膝盖上,仿佛要被4 年前失误的压力再次击倒,队友见状还轻抚他低垂的头,劝他不要勉强。然而巴乔为了赎罪,4 年来不惜自贬身价,到弱队中争取正选,为的不就是这一刻吗?

    只见巴乔用双手把足球放在罚球点上,哨声响起,他深吸一口气,一双眼睛毫不避忌地瞄了球门一眼,在胸膛起伏间以不疾不徐的步伐上前一扫,射向守门员的右下方。守门员虽然猜对了方向,然而由于来球角度刁钻,球快人慢,足球在他扑倒前已应声破网。

    巴乔做回自己后,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自我救赎,终于从4 年前的点球噩梦中解脱出来。

    《巨星经济学》节选

    作者: 艾云豪

    出版社: 重庆出版社

    出品方: 华章同人

    出版年: 2022-12

    页数: 340

    定价: 68元

    装帧: 平装

    内容简介:

    这是一本将经济与体育相结合,以经济学视角阐释体育产业现象的经济学读物。作者梳理了克鲁格曼、卡尼曼、纳什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论,将其应用在球场上并一一进行了演绎。比如,作者用英超产业的高度规模化和精细分工揭示了“外部规模经济”理论,用球员选秀和举牌转会解释了“赢者的诅咒”,用泰格·伍兹在球场上想赢怕输的推杆选择解释了“前景理论”,等等。

    这些看似陌生的经济学原理,在作者所讲述的精彩案例中,成为一个个与社会生活产生强关联的概念,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世界经济的独特视角,生动地诠释了体育运动中的经济学涵义。

    原标题:《身经百战的足球巨星,为何也无法避免点球失误?》

    阅读原文
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